1、支持合作社发展加工业流通行业
2016年12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意见》支持农民合作社等发展加工流通。扶持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建设烘储、直供直销等设施,发展“农户+合作社+企业”模式,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林权和设施装备等入股农民合作社和企业。推进“粮食银行”健康发展,探索粮食产后统一烘干、贮藏、加工和销售的经营方式。
2、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模式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3、农业新型主体获支持
2017年5月份,权威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框架,定位于构建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是今后一段时期指导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体系的又一纲领性文件,首次明确政策框架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
4、《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首次大修
2017年6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分组审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修订草案。这是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10年以来迎来的首次大修。有一点很重要草案指出社员可用土地经营权等作价出资草案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可以用货币和实物、知识产权、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向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价出资。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同时,新《合作社法》重点扶持对象:休闲农场主、保值经营者、农场金融人才、乡村旅游经营者、民间手工艺人,有利于合作社人才发展。
国家各项政策利好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但经营依然是合作的关键,农业君(公众号:nyguancha)梳理了时下热门的10大合作社运营模式,希望帮助合作社经营者或想组建合作社的朋友学习与借鉴。
模式一、公司+合作社+社员
这个模式是以公司为基础,公司牵头组织合作社,社员入股参与分红模式,该模式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产销一体化,有利于社员或农户稳定获利。
案例:山东久和农牧科技发展公司先期在林家村镇三皇庙社区的8个自然村成立了8个合作社,每个合作社大约有20个社员,每位社员出资1-2万元,村干部出资3-5万元,建设投资27万元的现代化养殖大棚2栋,每栋生猪存栏达600余头,出栏后根据出资额度进行分红。
模式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
这模式是党支部牵头组织合作社的形式,并且发挥党支持的作用,凝聚合力为扶贫攻坚提供良好的基础。
案例:育才生态区马脚村采用“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帮扶模式,由党支部请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技术培训,合作社提供场地和原材料,农户种养殖后享受分红。同时,引进多种特色产业,保障了153户巩固提升户生产生活,让724名脱贫村民远离贫困,走上致富道路。
模式三、合作社+大户
这模式是合作社牵头吸纳种植、养殖大户加入合作社,并且帮扶农户或社员开展生产,从而助力合作社发展壮大。
案例:陈平镇引导无劳动能力无启动资金的贫困户加入农业合作社,发展产业,鼓励能人大户参与到扶贫攻坚工作,通过与能人大户研究,提出贫困户以产业扶贫资金为基础,加入合作社,每年以入股资金的10%作为分红,贫困户不承担合作社经营风险,满三年可以退出股金的合作方法,促进贫困户增产增收。
模式四、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
这模式义龙头企业为基础,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签订合作关系,帮助农户解决生产和营收难题。
案例:成立于2012的松原粮食集团,把全市的粮食资源有效整合,通过统一加工、包装、营销,提高知名度,把松原的粮食做成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松粮集团与合作社之间,以股份为纽带,形成利益联结关系:公司的发展惠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入合作社的农户统一由松原粮食集团公司提供种子、肥料,没钱购买种子、肥料的农户可先在公司“赊账”,待收购粮食时再“还款”,按照跟合作社签订的合同,农户的粮食由松原粮食集团全部回收。
如此,合作社与农民之间建立互助合作机制,合作社盈余实行按股分红与按交易额分红相结合,保证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惠及农民手中。
模式五、合作社+农户
该模式主导是合作社,此模式特别适合产业单一的合作社,帮助合作社技术和品种引进或推广。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可以提高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并且帮助合作社做强做大。
案例:横林镇是一个农业大镇,耕地面积8.2万亩,主要种植水稻和棉花。近两年,该镇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新模式,成效初显。除了1万亩的虾稻连作基地,该镇还依托四海养殖专业合作社,规划稻鳅共生基地。四海合作社与农户合作推广稻鳅共生,由合作社免费向农户提供种子、技术和肥料,并出资对田块进行改造。产出的稻谷归群众所有,合作社回收泥鳅价格比市场价更高。
模式六、 互联网+合作社
该模式是合作社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从生产、销售两端发力, 互联网帮助合作社生产端提高效率,同时合作社借助互联网销售产品。
案例:遂宁蓬溪向前养羊专业合作社采用“互联网+特色养殖”实现年销售700多万元。该合作社理事长唐向前组建黑山羊合作,并且在网上建设了合作社官方网站,将合作社和养殖基地的环境、品种、饲养过程都放在官网上供大家观看,并做了相应的一些推广。同时,养殖基地还对购买客商进行一对一的养殖技术指导,后期还将派技术团队对售出的牛羊情况进行跟踪辅导,保证牛羊的存活率和生长状况。每年网络销售黑山羊达400多万元。
下步唐向前将全面推广黑山羊寄养,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状况。与此同时,合作社还投资300余万元新建了秸秆加工厂,以200元/吨和400元/吨的价格对秸秆和稻草进行收购然后“变废为宝”加工成饲料。秸秆回收,既解决了农作物秸秆“处理难:的问题,又保证了牛羊饲料,同时也增加群众收入。
模式七、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公司
该模式就是一个大熔炉,合作社是该模式的衔接者和操盘者,合作社为农户、家庭农场、公司服务,达到最优资源配置、实现利益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案例:广安市武胜县荣华生态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出了以“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公司”的全新运营模式,采取农户土地入股分红,并鼓励有思想、有创业意愿而没有资金的农户创业组建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使他们成为合作社生产发展的中坚力量,家庭农场主要负责生产管理环节,同时,合作社吸引了有资金,懂运营、善营销的团队以农业公司加入合作社,由公司进行线上网店线下实体等全网营销。
该合作社找准合作、协调、共享、服务的思路定位,“服务”是合作社的全部工作,为农户、为家庭农场在种植、加工中科学技术的引进、培训学习、社会事务的协调管理进行服务,为公司在品牌的创立及包装、运作宣传、金融核算、会计报表等业务的管理进行服务。
模式八、土地托管
土地托管就是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情况下,农民将耕、种、收等生产环节全部交给合作社,农民拥有土地收益,合作社按服务项目获得报酬。
农户的土地进行托管后,土地的收益全部归农民,如农民的产品需要出售,有的合作社还会高于市场价予以回购,最大程度地保障农民利益。同时,合作社还会与农民签订托管服务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并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服务承诺。农民自愿选择合作社的服务,并根据实际服务情况,与合作社结算费用。
案例:长清永盛农机合作社目前托管土地3179亩,在为农民提供全程作业服务的同时还一次性回购种粮大户450亩小麦,让农民既能轻轻松松种地,安安心心收获,也能腾出剩余劳动力和时间外出打工或从事其他产业。
模式九、物权合作社
该合作社模式借助“物权”关系助力合作社的发展,帮助合作整合土地资源和发展资金。
案例:花荄镇太平村壮源贡呈种养合作社的试点中,积极探索“农户+村组+企业”共商模式,逐一理清物权关系。同时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成立物权合作社,农户将自己的空闲房屋、林地、塘堰等经村民小组登记后,召开村民小组会议进行认定后,由组物权合作社按照“物权”的数量、资源的实际价值提出“物权合作社的总价值”按股份入股合作社,由农户、村组、合作社共商签字认可,理清物权关系。
壮源贡呈种养合作社也要按照协议对村组进行盈利分红,再由村组按认定价值支付农户红利。村民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分红于村民,不仅给合作社带来稳定的发展环境,也给村民带来可持续性收入,形成农业增效、农户增收的良性循环,由点及面,影响更多村组接纳、采用“物权合作社”的新模式。
模式十、合作社+基地+农户
该模式以“基地”为核心,合作社和农户都是围绕着如何做大基地,从而获得利益粉红的模式。
案例:广浩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合作社累计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建起了122亩的生产基地,建成食用菌专业调温大棚120余栋,拥有冷库、烘干房等配套设施,实现年产菌棒200万个,年产鲜蘑菇150万斤,产值达1200万元。
该合作社成功打造了集制种、智能化生产、加工、销售、培训、农作物废料综合利用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初步建成了“基地化种植、规模化推进、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化新型合作社。